粉末冶金制品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金屬粉末的理解和生產(chǎn)。比表面積和孔隙率是考慮金屬粉末的重要參數(shù),綜合反映粉末的粒度、形貌和密度,最終決定粉末的燒結(jié)程度。
一般來說,比表面積越小,晶界強化越明顯,燒結(jié)能耗越低。因此粉末生產(chǎn)趨向于比表面積更小的方向(球形在所有幾何形狀中面積/體積比最小,所以也可以理解為球化),從而降低最終用戶的整體成本。
然而,孔隙度的差異會導致上述結(jié)論的偏差甚至逆轉(zhuǎn)。例如,理論上,相同質(zhì)量和0.1m粒徑的球形粉末的比表面積比1m粒徑的球形粉末大100倍,但實際上可能只有10倍或更小。即使1m粉末的孔隙率很大,其比表面積也可能是0.1m粉末的幾百倍??梢钥闯?,孔隙率對表面積的貢獻如此之大,以至于顆粒尺寸和形狀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由于上述原因,在實踐中需要選擇不同的測試原理和測試機制來獲得不同的樣本參數(shù)。事實上,除了粉末冶金行業(yè),光伏行業(yè)的電極鋁背場、鍍銀等應用領域都對金屬粉末的比表面積測試方法和數(shù)據(jù)要求有標準或規(guī)定,標準化、嚴格化的測試離不開高性能的比表面積和孔徑測試儀。